学校召开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5-07 22:17:17   作者:admin   点击量:   分享:

  5月7日学校在燕山校区召开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孙哲南研究员、清华大学冯建江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邓伟洪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迪教授四位国内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的青年学者为参会人员做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来自我校及兄弟院校的6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孙哲南研究员做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智能识别技术创新”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关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识别方法在生物特征大数据、视频监控大数据、网络电商大数据、监控医疗大数据、机器视觉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冯建江教授做了题为“扭曲指纹的检测、校正与配准”的学术报告。现有的指纹识别系统普遍存在一个缺陷,即无法识别扭曲大的指纹(该缺陷对各种指纹识别应用都有负面影响)。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对于扭曲指纹识别所提出的一整套处理技术,包括扭曲指纹的自动检测、校正和配准。
  邓伟洪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扩展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扩展稀疏表示分类(ESRC)算法,使用一种新颖的类内变化原子来描述同类样本的图像特征变化规律,通过L1最小化方法把测试样本分解为同类训练样本和类内变化基的稀疏线性组合。即使在每类只有极少样本(甚至单一样本)的条件下,ESRC也能获得很高的识别性能。通过把训练样本的信号原型和变化成分分离,报告进一步介绍叠加的稀疏表示分类(SSRC)解决不受控训练样本条件下的稀疏表示分类问题。
  黄迪教授做了题为“二维三维人脸信息理解”的学术报告。着重介绍其团队近年来在相关方向的研究进展,包括人脸识别、人脸性别与属性分类、人脸表情分析、人脸年龄估计和老化模拟等内容,涉及二维和三维两个模态。此外,还对二维三维人脸分析技术实用化道路上正在和将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